近日,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发布《关于印发2024-2025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名单的通知》,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2024届毕业生、现服务于龙南市九连山镇人民政府的张春华,凭借服务期内的突出表现,光荣获评“全国2024-2025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”,用行动践行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青春誓言。
一、从“校园学霸”到“基层新兵”:她的选择藏着青春的勇气

张春华,女,2002年11月出生,汉族,2024年6月毕业于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,同年7月响应国家号召,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,奔赴龙南市九连山镇人民政府,负责民政、金融、统计等基层工作。
大学期间的张春华,早已是师生眼中的“硬核学霸”:2020-2021学年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2021-2022、2022-2023学年度连续获评“三好学生”,2022-2023学年度斩获国家奖学金,毕业时以“优秀毕业生”身份为校园生涯画上圆满句号。
2024年夏天,面对省考失利与人生岔路,张春华也曾陷入纠结:身边有人劝她“去大城市打拼,乡村天地小,两年服务期怕浪费”,也有人担忧“若考不上编制,日后会与城市脱节”。但她始终坚信:“青春的价值从不是‘跟风选择’,而是‘不留遗憾’。去基层服务,或许会面临挑战,但不去,一定会后悔。”最终,她毅然放弃“扎堆大城市”的选项,背上行囊扎根龙南基层,把志愿初心装进了奔赴田野的行囊。

二、在基层“练兵场”蜕变:从“焦虑新手”到“业务能手”

初到九连山镇,陌生的环境、繁杂的业务让张春华犯了难:“民政台账要细致核对,统计数据不能出半点错,面对村民咨询,怕自己讲不清政策……”焦虑之下,她没有退缩,而是用“笨办法”啃下硬骨头——
- 加班梳理业务流程,把民政救助、金融政策、统计口径等知识点整理成“手卡”,随时翻看;
- 主动跟着前辈下村入户,把“政策条文”翻译成村民听得懂的“家常话”,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办低保申请,为返乡创业青年讲解金融扶持政策;
- 牢记“群众办事只跑一次”的目标,提前电话告知村民所需材料,避免大家多跑路。
在领导的悉心指导、同事的热心帮助,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下,张春华很快完成了从“新手小白”到“业务能手”的蜕变。如今的她,不仅能高效完成各项工作,更懂得了“先办事、后交心”的处事之道,也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意义:“每次看到村民顺利办成事时的笑容,听到他们说‘现在办事真方便’,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。”
三、初心如磐:她的寄语里藏着青春的力量

“距离服务期结束还有一段时间,但‘到西部去、到基层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’的初心,我会一直坚守。”张春华说,基层经历让她明白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深意——不必追求当下的“显功”,但要做好每一件为民服务的“小事”,这便是青春最扎实的底色。
谈及对年轻人的寄语,她写下:“少年不惧岁月长,彼方尚有荣光在。人生漫长,别怕前路坎坷,勇敢去做想做的事,坚持下去,总能遇见柳暗花明。”这既是她对自己的鼓励,也是对所有心怀热血的青年的真诚期许。
四、暖心后盾:让她在基层安心“发光”

张春华的成长,离不开各方的坚实保障。共青团龙南市委始终关注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成长,通过“精准对接需求、搭建成长平台、强化关怀服务”,为她和其他志愿者解决住宿、培训等实际问题,让大家在龙南有归属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;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也以她为榜样,通过政策宣讲、榜样分享会,鼓励更多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,让志愿精神在校园里代代相传。
如今,张春华仍在龙南基层的岗位上忙碌着,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新时代青年”的担当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青春的舞台不止在繁华都市,更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角落——只要心怀热爱与初心,在哪里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为张春华点赞!向每一位扎根基层的青春榜样致敬!(通讯员:谢传豪)
一审一校:谢传豪
二审二校:钟娟芳
三审三校:李 虹